【文木家】陌上颜如玉,釉下五彩瓷
发表时间: 2017-12-21

 

 

非遗笔记

 

 

采访了这么多非遗人物,我常常在思考这个行为本身的意义。

 

除了一点点真诚的文字,我似乎给不了那些非遗匠人太多的帮助。我也无法逆势而为,让非遗大众起来。

 

在采访她之前,我对自己的写作行为感到了些许困惑。

 

直到,我听到了那句话:“生命中真正的乐趣,是当你沉潜于某一事物,完全忘我的刹那。”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太纠结于事件本身的结局和意义了,所以才会迷茫无措。

 

喜欢,就去书写啊,哪怕没有意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陈扬龙以及其女陈利

 

 

 

01

 

 

生命有它的图案,我们唯有临摹

 

 

前几日,朋友从湖南醴陵回来,带来了一件釉下五彩瓷。

 

我一看,这瓷器与之前见过的那些都不太一样,清新脱俗、宁静恬淡,自有一番风味。

 

(陈扬龙作品   种瓜得瓜 )

 

欣赏之余,我决定采访这个釉下五彩瓷的创作者。

 

她叫陈利,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陈扬龙之女。

 

(陈利作品  山花烂漫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3年,陈扬龙先生去世之后,她一手担起了家族的责任,带领团队继续创作釉下五彩瓷。

 

由于出生于醴陵的一个陶瓷世家,陈利从小就是玩着泥巴长大的。

 

 

(陈利作品  万紫千红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现如今,她已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省级传承人了。

 

成长路上,对她影响最大的人,就是她的父亲。

 

(陈扬龙作品    瀚墨遗香 

 

她从小就跟着父亲学做釉下五彩瓷,18岁成为正式的学徒,跟其他学生一样,每天跟着父亲学习各种创作技艺。

 

釉下五彩瓷对绘画的要求非常高,他们常常一起去写生,观察生活中的一花一草。

 

(陈扬龙作品    柳叶蝉

 

只要有人爱看世间的花花草草,

就能从花草中取得一种诗的感性和热情,

还可能将这种可贵的感情转给另外一个人。

 因而有人说,

禅在花草中,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陈扬龙作品    翠玉

 

换言之,就是花草不能直接教育人,还需要通过艺术家的心和手来间接地陶冶人。

 

正是因为这种创作理念,他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有一种不同的性情,自然的美。不纤巧、不做作,不过分修饰,一任自然,心手相印,表现得朴素而亲切。

 

 (陈扬龙作品    芍药 )

 

 

 

02

 

抹一阙薄墨淡染,素一季来年时光

 

 

一件成功的釉下五彩瓷需要经历一百多道工序,最考验审美功底的一步就是手工绘图。

 

先用墨勾线,然后用桃红、海碧、金茶等几十种釉下颜料,采用“平混”、“接色”、“深浅”、“罩色”、“分水”等技法彩绘于胚上,罩釉高温烧成,烧后墨迹挥发,而呈现白线彩色花纹。

 

 (陈扬龙作品     紫滕圆板)

 

从原料到绘制再到烧成,每一步都非常重要。

 

好的泥,好的胚,好的画面,缺一不可,一点小小的失误都会导致前期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陈扬龙作品     泡桐圆板)

 

采访中陈利告诉我:“画面就像一件衣服一样,是为陶瓷胚体服务的,不同的器形需要不同的画面,不能千篇一律。”

 

而好的画面,都来自于生活当中。

 

路边的野花、墙上的爬山虎、河边的垂柳……都是天生的美好画面。

 

(陈扬龙作品     绣球圆板 )

 

这么多年,陈利一直谨遵父亲的教诲,孜孜不倦地创作。

 

慢慢地,她继承了父亲“薄施淡染”的釉下绘制秘技。

 

(陈利作品  大富贵瓷板)

 

在传统釉下彩彩绘平填收水法表现画面明暗的基础上,

运用“薄施多层渲染”等方法,

丰富和增强了画面的主体感和层次感,

经历近1400℃高温烧制而成的陶瓷作品

色彩清丽、画面生动。

她设计制作的花瓶胎薄、色白,

彰显了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的效果。

 

 

(陈扬龙作品     碗豆图)

 

 

 

03

 

 

造物忌巧,待人以诚

 

 

林肯有句话:“能力将你带上峰顶,德行将你永驻在那儿。”

 

陈利和她父亲一样,淡泊惯了,也真诚惯了。

 

她说:“匠人,就是平凡人,靠手艺谋生的人。”

 

 

我最喜欢两件事,一种是属“文”的,在清晨的露水中写生,在釉下五彩瓷上绘画,在傍晚的宣纸上写诗……

 

另外我还想到一种属于“武”的生活,广州恩宁路上,有些旧式的铜匠铺,常常有几个老大爷,抿着嘴巴,伸出瘦瘦的胳膊,蹲在门口捶打铜片。各处是混杂的声音,各处是火花。

 

 

 

我想,这些地方一定能作我灵魂的住宅。

 

我的文章,是羡慕这些平凡,为人生百事所动摇,为小到这类职业也非常的倾心,才写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