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打造非遗扶贫新经济助力精准脱贫
发表时间: 2018-02-22

绣娘们在论坛现场合影

 

借助资源优势助力贫困地区发展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而唯品会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扶贫新方式。1月23日下午,“非遗扶贫新经济”圆桌论坛暨唯品会非遗万物立春公益专场在京举行。论坛中,唯品会提出“非遗扶贫新经济”概念。旨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通过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推动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让手艺人借助其自身技艺返乡就业,增加收入。同时,唯品会宣布,将在2月4日推出“非遗万物立春公益专场”,专场销售所得将用于帮扶贫困地区的非遗手艺人,并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北京服装学院、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非遗扶贫新经济生态圈。
 

让非遗走进时尚秀场
 

论坛现场,唯品会副总裁黄红英表示:“唯品会提出‘非遗扶贫新经济’,不仅是在继续实践精准脱贫,同时也在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探索新的模式,这是唯品会的荣耀。”据悉,此前依托电商扶贫频道“唯爱工坊”,唯品会过去一年多时间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实现“非遗扶贫新经济”的路子。

 

黄红英表示,唯品会作为服饰穿戴类产品起家,并拥有该品类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三甲电商平台,用户中80%以上为女性,有能力通过整合品牌设计研发、精准组织贫困绣娘制造、高效运营电商渠道、整合国内外时尚营销等系列动作,对纺织服饰类非遗进行适用于现代生活场景的美学重构和电商推广,也有信心唤起女性心灵深处对非遗文化的喜爱和支持。同时她表示,“非遗扶贫新经济”的“新”也要在“怎么让年轻人爱上非遗”上创新,这是非遗传承的重要使命之一。

 

唯品会副总裁黄红英现场展示盘绣T恤

 

将“非遗”和“电商精准扶贫”相结合,需要唯品会开创性地将非遗——现代生活化、时尚商品化、产业可持续化。为此,唯品会表示,前期会通过投入经费,捐建“唯爱·妈妈制造合作社”,为非遗手艺人提供技能培训;邀请知名设计师进行浸入式体验和创作,让它更具时尚性与生活实用性;唯品会还为产品提供包装设计制作、商品质检、线上营销运营、物流配送等支持,让消费者从产品到服务及体验都享有全面的品质保障。此外,唯品会还将利用自身作为时尚电商的资源优势,将非遗引入伦敦时装周等全球时尚盛事,让非遗从田间地头走上英伦秀场。

 

免费为产品提供包装设计制作等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非遗多散落于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自身保护与传承的能力有限。与此同时,非遗保护多停留于政策扶持和学术研究工作或影视作品中,广大的消费者无法切身感受到非遗之美,非遗也不能充分渗透到现代生活场景中,相关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盘绣作品展示

 

唯品会副总裁黄红英介绍,他们通过开通电商扶贫平台唯爱工坊,在青海、贵州等地为有传统非遗技艺的贫困手艺人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邀请知名设计师进行浸入式体验和创作,将传统美学进行重构,让非遗产品更具时尚性与生活实用性。后期,还免费为产品提供包装设计制作、质检、线上营销运营、物流配送等支持,在唯爱工坊电商扶贫频道上进行零利润售卖。

 

黄红英表示,非遗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不应该只是将其看作类似濒危物种保护起来,而是应帮助其重新焕发活力,获得普通消费者的认可,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三至六成销售额回报贫困手艺人

 

去年,唯品会电商扶贫频道“唯爱工坊”就已开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并成功推出了“妈妈制造 东方盘绣——扎染手工艺制品”“土族阿妈的盘绣潮牌”等专场。论坛上,唯品会宣布将在2018年2月4日立春当天,首次推出“非遗万物立春公益专场”。该专场将上线三大系列产品,包括盘绣背包、扎染围巾等万件设计师重构的非遗产品、DIY非遗手工艺体验工具包和非遗传承人视频课程。据悉,因为此次非遗万物立春公益专场的上线,贵州织金县苗寨的蜡染阿妈们获得了来自唯爱·妈妈制造合作社的1000多件订单。

 

贵州织金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宁坦言,当地人口总数为120万人左右,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46%。截至2017年,仍有近13万未脱贫。结合当地蜡染、刺绣等民族手工艺品种类丰富的特点,与唯品会的扶贫项目合作,已帮助部分手艺人实现创业。

 

盘绣手艺人:祁生敏、林六月花

 

黄红英说:“唯品会将在今年捐建10个‘唯爱·妈妈制造合作社’,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三至五年内,让‘唯爱·妈妈制造合作社’走进全国各省。商品销售额中30%-60%是直接回馈给贫困地区的非遗手艺人的,未来还将逐步实现每件产品附有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码就可以了解非遗商品背后的手艺人信息及获得的报酬情况。”

 

剩下销售收入则会被用于后续运营,包括帮助非遗手艺人参加培训、学习以提高技艺水平、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等,保证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构建非遗扶贫生态圈

 

论坛现场,唯品会还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北京服装学院、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达成战略合作,打造非遗扶贫新经济生态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参事汤敏表示,要通过八方合作,推动非遗扶贫新经济。具体而言,政府主导推动,贫困户、艺术家、电商平台、企业、消费者、媒体和公益组织大量参与,让贫困者可以真正地脱贫,让消费者生活升级。

 

对于唯品会发展非遗扶贫新经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建岷表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是妇基会重点关注的领域,我们将以‘妈妈制造’等项目为依托,继续探索‘非遗扶贫新经济’与女性赋能相结合的扶贫方式,未来三年重点规划筹建100家合作社,帮助1万名女性实现创业、就业。”

 

非遗扶贫新经济圆桌论坛现场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处长王寒琦表示,唯品会的扶贫之路是一条富于创新的道路,唯品会积极探索文化和商业相结合,非遗和扶贫相结合,走出了“电商+设计师+非遗+合作社+贫困户”的特色扶贫路子。这条路,不仅帮助贫困受益人增收,也助力产业升级,创造性地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新的时尚感受。

 

唯品会表示,未来唯品会仍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联合非遗扶贫新经济生态圈各方,打造集“产学研售秀”一体的非遗扶贫新经济链条,更大范围地精准对接贫困生产者、非遗手艺人,让更多人从非遗扶贫新经济中受益,践行自己对非遗保护和弘扬的承诺。

 

讲述:“收入多了腰板都挺直了”

 

来自青海的土族阿妈祁生敏介绍,土族盘绣,因做工精湛,针法独特,具有很高的美学和收藏价值。但碍于做工费时又费力,加之原始成品缺乏实用性和时尚感,过去多拿到旅游景点处进行零售。也因此,很多年轻的土族女子放弃了这项技艺,在农闲季节选择外出打工。

 

祁生敏展示唯爱工坊盘绣T恤

 

现在在唯品会唯爱工坊平台上,每卖出一件199元的盘绣T恤,除去原材料,制作成本及合作社营运成本之外,祁生敏能得到70元的报酬。按照每人两天可以绣3件T恤来计算,一个月就会有3000多元的收入,“有这样的收入之后,在家里腰板都挺直了”。

 

如今的祁生敏已是“青海盘绣合作社”的技术带头人。她介绍,现在家乡里已有越来越多的妈妈加入盘绣制作,选择通过传承土族独有的技艺来创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

 

(文丨中国文化报:潘佳锟&北京商报;图丨唯品会青春校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