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来了,我很高兴——潮州歌册调研
发表时间: 2018-01-19

今天的主人公,住在潮州老城区的打银巷。我们从中山路拐进去,避让穿梭的“小绵羊”,在一连串生锈斑驳的门牌指引下,找到了入口。

 

 

受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委托,文木团队正在开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拍摄、记录工作,近期正奔赴在汕头、梅州、惠州、汕尾等10个地区进行前期调研和实地拍摄工作。而潮州歌册项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柯秉智老师,便是我们要调研的对象之一。

 

潮州歌册,用方言说唱

 

潮州歌册俗称“笑歌册”,又名府城歌、七子歌,叫歌却不是歌曲,是一种用潮州方言说唱的民间曲艺形式,主要流传于广东潮州地区及福建的诏安、东山、云霄等地。它由弹词演变而来,保留了弹词的韵律美感和章回情节,记载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历史故事、古代小说、各种戏剧、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等。

 

潮州歌册手稿

 

以前潮汕地区的女子很少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劳作之时,相聚之际,便通过听唱歌册来获得文化熏陶。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已经不需要这种传播形式,潮州歌册便渐渐失去了社会需求。

 

我就想为歌册做些事情

 

调研中,我们发现即使是柯老师家里,也仅仅保存了《百屏灯》一部传统歌册。传统曲目存本数量少,再创作曲目不多,也是歌册未能继续兴盛的原因之一。在新时代下,柯秉智老师创作了《诚信姻缘》《爱国清官千秋颂》《园丁赞歌》等曲目,部分已被列入《潮州歌册培训班教材(新编部分)》。

 

柯老师手稿

 

唱歌册的人越来越少,年纪越来越大,为了能留住更多记忆,柯老师将过去口口相传的潮州歌册整理成《潮州歌册十种唱法》并通过开班授徒、广播电台、论坛讲座等方式让更多人知道歌册、学会歌册。

 

“我就是喜欢唱歌册,就想为歌册做些事情。我要感谢国家,如果不是政府重视,就没有机会让这么多人知道潮州歌册。”——柯秉智老人如是说。

 

培训班教材

 

你们来了,我很高兴

 

柯老师的家不算大,收拾得十分整齐。得知我们要过来调研,其家人纷纷从各方赶来,小小的客厅坐满了人。大女儿长期与老师生活在一起,照顾柯老的起居饮食,当我们提出想邀请她一同入镜接受采访时,她却摇摇头说:“不行呀,我们都不会唱潮州歌册,没办法对这个项目提出补充意见。”

 

得知我们的拍摄要求后,柯老师示意让家人拿出来一个大信封,里面全是手写的文稿。

 

柯老师给我们展示他的手稿

 

在家人的翻译下,我们渐渐得知老师身体已大不如前,唯一的徒弟也已经没有从事歌册工作。闲暇之时,他便独自伏案,将自己的生平、心得、创作曲目、歌册唱法等等进行整理,一笔一划,工整抄好,服服帖帖的放入信封之中,陆陆续续已进行了将近十年。

 

资料散开,摆了满满一桌,随后,柯老往后靠在椅背上,望着我说:“你们来了,我很高兴。”

 

柯老师(右一)教授众人演唱潮州歌册的旧照


文&图丨蔡智英